每一位懷孕媽媽有個別差異,每一胎的情況也不一樣。
有的寶寶活動力旺盛,把媽媽的肚子當運動場;有的寶寶則是偶爾才踢一下。
胎動當然還是有一定的範圍的,通常在懷孕30週以前,
胎兒的生理神經反應還未成熟,胎動或是胎兒對外界反應還不會成型,
等到胎兒再大一些,胎動的狀況就會更有意義。
目前在超音波下也有一定的胎兒生物計量方法來看看胎兒的狀況,
所以不單只是從胎動的多少來看的。
胎兒就像剛出生的寶寶一樣,絕大部分的時間處於睡眠的狀態。
胎兒睡眠又可區分為安靜型與活動型:
寶寶處於活動型睡眠時,會有伸腰、動手、踢腳的不自主運動,
心跳也會隨著胎動而加快。此時,準媽咪只要改變身體姿勢或搖一搖肚子,
小寶寶就會被驚動醒來。
而在安靜型睡眠下的寶寶,則對觸摸或發出聲音都沒有明顯的反應,
這時候的寶寶可是不容易被吵醒的。
胎動次數和懷孕週數有關,以超音波觀察,平均來說每天正常的胎動次數,
由懷孕二十四週的200次,增加到三十二週的575次達最高峰,到足月時減少到282次。
當然孕婦不會感覺到那麼多的胎動,通常只能感覺到較大的動作,
並且取於當時媽媽的注意力是否集中。
雖然胎動是反映胎兒活力的訊號,但也不要太過在意,
有些緊張型的準媽媽只要一個小時感覺不到胎動,就擔心害怕胎兒是否出了問題,
這樣只會加重心理壓力,徒增煩惱而已。
所以,當媽咪感覺到胎動減少時,應該安靜下來不要慌張,
先停止正在走動或忙碌的狀態,休息一下後,感覺到胎兒的活動就可以安心了。
雖然胎動是胎兒健康的指標,但是偶爾沒有胎動也是正常的表現,
如果媽咪真的不放心,可以自行測量胎動、記錄胎動次數哦!
1.每日找空閒時間測量胎動次數:自懷孕的第28週起,每天找空閒時間
(建議晚餐後,因為此時胎動較頻繁),採左側臥或靜坐姿勢,
記錄10次胎動所需的時間;若<120分鐘,表示胎動次數沒有異常,
但如果沒有感覺到胎動,或10次胎動的所需時間>2小時,應該儘快地找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。
2.計算固定時間內的胎動次數:準媽媽每天分別在早上、中午、晚上
各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測量胎動,若平均每小時少於3次,表示可能異常。
3.白天測量胎動次數:是最簡單的方法,即準媽媽在白天測得10次胎動,就可以安心了。
媽咪可以改變一下身體姿勢或搖一搖肚子,或是吃一頓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,
baby就會被驚動醒來。胎動剛開始並不明顯,但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,
自覺性胎動會越來越頻繁。24週以後,胎動才會更明顯且規律
本文章來源:YAHOO知識~
- May 28 Wed 2008 11:31
【孕識】寶寶的胎動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